现在,我正在重温「千と千尋の神隠し」

我记得,是10岁生日前搬的家。并不是真的留存在记忆里,只是看到过一枚搬家后的照片,光线不怎么样,是白天没有开灯、也没有拉紧了窗帘的效果。画面正中还是齐刘海的我,吹着生日蜡烛的样子。周围有几位或认识、或不熟悉的伙伴,努力回想,似乎是爸妈瞒着我带回来蛋糕后,随意下楼叫来的同龄人。组合上对搬家的记忆,某一个寒假,从寄宿学校回家,就变成了个5天前住的不同的地方,完全没有实感。但整整两个月的冬天,足够我探索这个没有解释的地方。

小时候对搬家没有抵触,不像成年以后。新家的客厅侧边,贴着墙,放满了以前没见过的精装版的电影DVD。当时还以为是爸爸之前没拿出来的收藏品,后来每隔几天看一场电影,才意识到是因为搬家专门置备的家当。于是从属于我的那一层挑出一枚,正是「千と千尋の神隠し」。想来,是我正式接触日本文化的第一站。

我的面前,现在正流动着「千与千寻」的画面。那之后很短的时间,家里宫崎骏先生的电影就被我消化完了。与后来更多的人接触到宫崎骏先生的动画后不一样,我更喜欢的作品是「风之谷」和「幽灵公主」,以至于初中起,我对「千与千寻」的印象就只停留在“因为我的某一任女同桌发型和长相都与白龙雷同,她的昵称就变成了小白”如此简单的一点了。

可现在,不一样。我的面前,正流动着「千与千寻」的画面。

荻野先生性格大大咧咧,却特意给了他一个在岔路拐弯前,停车等待数秒的镜头。这个场景,是我对「千与千寻」留下记忆的第一处。啊啊,是个温暖的故事。当时还不满10岁的我,瞬间做出了这样的判断。

荻野太太对千寻的难过,并没有表现出我想象中的同情。她只是告诉千寻,花干了,只要再给她找一处新家、喷些水分,就又能鲜活起来。黑暗隧道里,她也没有抓住千寻的手,而是在千寻向她寻求支持时,告诉她不要抓得太紧,这样会影响她走路。我回忆不起自己当时对荻野太太的印象,但现在却觉得她是在帮助千寻成长。

再往下的记忆是荻野先生饕餮的样子,在荻野太太坐下之后,他却在一旁,为荻野太太和自己,拿了两份一模一样的菜。当然,自己的分量会多一点。有一袋肉粉色的东西,被荻野先生一口吞下,那是我的第二处记忆。好好吃啊,明明没有吃到、没有品尝,画面中也不是现实生活中食物的质感或颜色,可我确实是馋了。现在也是一样,我端起了左手边的奶茶,喝了一口,觉得还能继续看下去。

后来荻野先生和荻野太太变成了猪,千寻被白救走,找到锅炉爷爷,遇见玲,找到汤婆婆,被无脸男搭讪,帮助河神恢复真身,发现自己竟知道白龙就是白,从坊那儿逃出,被钱婆婆威胁,和白龙一起坠落,我都记不太清了,只是眼前上演了这些画面,唤醒了沉睡的记忆。

说是沉睡,其实在这16年间,我也看过三四回「千与千寻」了,可就是记不住。就连前阵子被人问白龙的真名,也完全想不起来。赈早见 琥珀主,兴许再过两天,我就又想不起来了吧。

后来,日本文化的受众越来越多,宫崎骏也变成了很多人共有的记忆。但记忆这种东西,本来就是自己的,也不求特殊。

小五那年,我第一次正式接触了日本主流动画。「鋼の錬金術師」和「犬夜叉」当时都还没有完结,所幸湖南当时的盗版媒体猖獗,无论是字幕组做好的“本品以学习及交流为目的制作,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,购买正版、支持作品”的日音中字动画,还是从台湾或香港搞到的繁体字影印单行本,在我们引以为豪的定王台书城都能低价搞到。

我还记得我花光了全部的积蓄,在小学毕业前,把已经出版的十来部漫画的影印本都买了回来,后来的六年,更是把全部的钱都花在了二次元或者相关产业上。好在我爸妈对我的兴趣完全没有干涉的态度,反而觉得我喜欢看书、画画、逛图书城是好事。

初中第一次考试,被奶奶问成绩,我也只是告诉她“这边的学校高手很多”。只是后来莫名的有了男朋友,莫名的成绩突飞猛进,莫名的考上了竞赛班,可能和我天生比较擅长学理科有关。刚考上高中时我爸问我以后想去哪所大学,当时想着自己对钱比较感兴趣,想去发小的爸爸毕业的复旦学金融。现在想想,当时要是回答想去学新闻就更好了。

直到现在,我也认为文化产业是至关重要的,我的未来最终也可能归于她。对于自己的成长,父母,环境,良师益友,同样也不能否认书本对自己的影响。对遥远世界的认知,大多都来源于文字。

啊,现在画面进展到白龙对千寻说,往前走,绝对不要回头。我记得之前看过一篇很长很长的分析,说道「千与千寻」里关于日本文化的隐喻,就包括这条。意思是千寻他们闯入的是灵魂的世界,于是他们已经死了,获得了重生的机会,就一定不能回头看对岸的世界。这和西方的神话内容是一致的,是我从哪一本故事里看来的东西。后来似乎又改编成了歌剧,还是我就是看的歌剧的剧本。

木村弓的声音配上教堂的画面,是「千与千寻」的最后。这首歌成为了很多好嗓子的拿手曲目,像我这样低沉的声音,是没办法用那么清亮的音色,唱那么高的曲调的。顺带一提,吉普力出品的作品中,我最喜欢的音乐是「紅の豚」和「ハウルの動く城」的片尾曲。当然音乐不分好坏,只看个人的喜好和心境了。

果然说,不同时候看相同的电影,也会有不同的领悟。现在的我,与16年前第一次看「千与千寻」的自己相比,要更加佩服这部电影本身了。将本国的文化,无论精华糟粕,都呈现出来让大家自行判断品读。即使后来认为重庆和九份有取景,也没有主流的声音,说「千与千寻」里那是华夏的元素。

如此说起来,我想起三四天前,在热门微博里看到的一篇社论标题。由于实在是诧异为什么连社论的用词我都看不懂,便去查询了“精日”的含义。精神日本人,那可能真的是一种精神疾患了吧。不管推崇怎样的精神,精神上或者说是理智上,正常都是能判断自己是哪国人的。

可该羡慕的还是该羡慕,毕竟羡慕或说嫉妒,能有效的促进人成长并接受锤炼。我也期待,我们能再度迎来,将自己文化的精华和糟粕都一并呈现的时代。毕竟文化也不应该区分好坏,文化就是文化自身。


P.S. 左手边的奶茶见底了。我磕着了下巴,只能靠这种用舌头和上颚就能进食的能量苟活了。想吃肉,也想吃蔬菜。



热度 ( 2 )

© 弯弯 · 殿 | Powered by LOFTER